报告厅里冷气开得很足,足以让任何一颗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
空气里弥漫着旧书、消毒水和一种近乎凝滞的学术威严。
橡木讲台光可鉴人,映出顶灯惨白的光。
叶落尘站在台上,身姿笔挺,像一株耐寒的松。
他看起来太过年轻,与台下那些或白发苍苍、或脑门锃亮、眼镜片厚如瓶底的权威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他脸上没有任何局促,只有一种近乎漠然的平静。
巨大的全息投影在他身后缓缓旋转,展示着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全球气候模型。
蜿蜒曲折的等压线,狂暴的气旋涡流,以及一条如同死神镰刀般狰狞下劈的、代表极端低温的深蓝色曲线,正以一种无可辩驳的趋势覆盖全球。
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平稳,清晰,没有任何多余的起伏,每一个音节都像被计算过一样精准。
“……综合太阳黑子异常活动周期、大洋环流突变数据、以及地磁减弱速率的最新建模分析,”叶落尘的手指在控制屏上划过,模型随之分解、重组,露出底下更核心的数据层,“结论是,一场全球性的超级寒潮并非概率问题,而是时间问题。
它的到来速度将远超现有任何模型的预测上限。
初步估算,地表平均温度将在七十二小时内下降西十至五十摄氏度,并伴随持续性超级暴风雪。
冰川期将在极短时间内重临,文明基础设施将彻底瘫痪。”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
那是一双极其黑色的眼睛,深不见底,映不出丝毫光线,也映不出任何人的表情。
“根据最保守的生存模型推算,全球人口存活率,将低于百分之零点五。”
会场里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
有倒吸冷气的声音,有椅子挪动的吱呀声,更多的是窃窃私语。
那些目光里充满了怀疑、惊愕,还有毫不掩饰的嗤笑。
一位坐在前排、资历最老的气象学泰斗推了推眼镜,清了清嗓子,语重心长地开口了:“落尘啊,年轻人有想法,有冲劲,是好事。
科学也需要大胆的假设。
但是……”这个“但是”拖得很长,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我们做研究的,终究要脚踏实地,要尊重前辈们积累下的科学共识。
全球变暖才是主流,你这一套……嗯,数据看起来很花哨,但未免太过耸人听闻了。
是不是把某些区域性短期波动,过度解读了?”
立刻有人附和:“是啊,这种级别的降温,能量从何而来?
物理定律还要不要了?”
“经费应该用在更务实的研究上,而不是这种末日预言。”
“哗众取宠也要有个限度……”叶落尘面无表情地听着。
他的指尖在讲台下无人看见的地方,无意识地在冰冷的金属表面上敲击着一串复杂而无规律的代码。
如果此刻有人能窥探他的大脑,大概会被那汹涌奔腾的弹幕淹没。
数据偏差率小于0.5%,置信区间超过99.9%。
这群人是怎么混到教授职称的?
靠年纪叠加出的经验值吗?
还是靠互相引用论文刷出来的声望等级?
夏虫不可语冰。
我跟他们构建全球冰冻模型,他们跟我讲研究经费的申请规范和业界共识。
逻辑频道完全错位。
反驳概率:根据在场人员的平均学术僵化指数和认知闭合需求,试图进一步解释的有效性低于百分之七。
纯属浪费计算资源。
算了。
对牛弹琴耗时耗力,产出比为零。
有这时间,不如优化一下避难所物资清单,或者想想哪家自热火锅的口味更丰富、热量更高、保质期更长。
麻辣牛肉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比例似乎更优,但番茄牛腩的维生素补充和口感多样性……台上的大佬还在谆谆教诲:“……科研道路是漫长的,要沉得下心,不要总想着一鸣惊人。
你这个模型,很多参数都值得商榷嘛,比如这个地磁衰减的系数,引用的好像是坎德里克那边未经完全验证的观测站数据?
太不严谨了……”坎德里克观测站的数据精度为当前全球最高,误差范围在万分之三以内。
指出这一点所需时间约1.5分钟,但会引发关于数据来源合法性的新一轮无效质疑。
预计总耗时超过8分钟。
结论:不划算。
叶落尘的视线越过那些摇头晃脑的脑袋,落在报告厅最后方巨大的玻璃幕墙上。
窗外,天空是城市常见的那种灰蓝色,几片稀薄的云懒洋洋地飘着,阳光甚至有些刺眼。
一片祥和,甚至可以说……有点无聊。
外部环境观测:无异常。
距离模型预测的初始扰动窗口期,还剩71小时34分12秒。
他终于等到了台下的话告一段落,不是因为他被说服了,而是因为对方说累了。
叶落尘微微颔首,动作幅度精确得像是用量角器比划过。
“感谢各位老师的指正。”
他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既没有愤怒,也没有沮丧,仿佛刚才那些质疑和嘲笑只是无关紧要的背景噪音,“我的报告完毕。”
没有留给任何人提问或继续讨论的时间。
他干脆利落地关闭了全息投影,拔下自己的数据终端,无视了那些还张着嘴、似乎准备继续发表高见的脸庞,径首走下了讲台。
皮鞋踩在光洁的地板上,发出清晰而孤独的嗒嗒声,穿过那些混杂着不解、嘲讽和一丝被无视的恼怒的目光。
他拉开门,走了出去,将所有的喧嚣关在身后。
走廊里空无一人,只有节能灯发出嗡嗡的低鸣。
预警传播尝试:失败。
社会集体盲动性再次得到验证。
个人生存预案优先级提升至绝对最高。
冰冷的理性思维如同奔流的冰川,瞬间淹没了那极其微小、几乎不存在的、或许名为“失望”的情绪碎片。
对他而言,这不过是一次必要但己确认失败的冗余数据投送实验。
结果早在预料之中。
他拿出手机,屏幕光映亮他毫无波澜的脸。
指尖飞快地调出一个加密清单App,在“学术示警”项后面打上了一个红色的“×”。
然后,他点开了旁边一个绿色的购物软件图标,搜索栏里赫然是——“批量自热火锅 军工品质 长保质期”。
走到建筑出口,自动门滑开。
外面车水马龙,喧嚣燥热,阳光猛烈得有些晃眼。
巨大的广告屏上正循环播放着当红女星代言防晒霜的广告,笑容甜腻,肌肤雪白。
一片梧桐树叶被热风卷着,打着旋落在他脚边,边缘己经有些焦黄。
叶落尘踩过那片枯叶,发出细微的碎裂声。
他抬头看了看那片湛蓝到近乎虚假的天空,微微眯起了眼。
天气,确实要变冷了。
嘴角似乎极其轻微地勾动了一下,那或许是一个未成形的冷笑,也或许只是光线造成的错觉。
旋即,所有表情都消失了,恢复成一贯的漠然。
他快步融入街道的人流,像一滴水汇入河流,转眼不见了踪影。
报告厅里的争论还在继续,关于一个无人相信的末日预言。
而预言的主角,己经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窗外的阳光,依旧灿烂得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