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透过窗户,为公寓洒下一层淡金。林澈站在窗前,俯瞰着逐渐苏醒的城市,心中涌动着一种奇特的疏离感。昨夜还在北宋的阴湿牢狱与文人雅集间切换,此刻却已身处千年后的钢铁丛林。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开始冷静规划。
首先,是处理那卷米芾《蜀素帖》摹本。这东西不像玉猪龙那样惊世骇俗,作为宋代摹本,虽然珍贵,但在市场上并非没有流通的先例,操作起来相对容易。
他再次联系了韩老板。
这次见面地点约在了一家更为隐秘的私人茶室。当林澈将那卷经过精心做旧处理(用了一些现代技术模拟岁月痕迹)的米芾摹本展开时,韩老板的眼睛瞬间直了。
“这……这笔意!这纵横挥洒的气韵!是米南宫(米芾)早年的真迹摹本无疑!虽然并非他亲笔所书原帖,但神韵俱在,价值连城啊!”韩老板的声音带着颤抖,比起上次见到玉猪龙时的惊疑,这次更多的是纯粹的狂热。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及韩老板动用渠道多方验证后,这幅摹本最终以一千八百万人民币的价格,被一位匿名的东南亚藏家收购。韩老板抽成不菲,但林澈到手依旧是一笔巨款。
短短时间内,林澈的资产从零暴增至两千余万!资本的雪球开始滚动。
他没有挥霍,而是开始了有计划的“投资”:
1. 安全屋与装备:他在市郊不同区域租用了两个高级仓库,并进行改造,配备了独立的发电系统、通风设备和高强度保险柜。一个作为主要的物资储备和中转站,另一个作为备用。同时,他通过特殊渠道,定制了一批工具:高精度显微镜、便携式金属成分分析仪、高强度碳纤维收纳箱、特种合金制作的仿古工具套装(便于在古代使用),甚至还有几套轻薄却防御力惊人的现代材料软甲。
2. 知识储备:他购买了大量的电子书籍和资料,内容包罗万象:中国古代详细的物价史、矿产分布图、失传工艺复原资料、中医药方、简易机械原理、天文学知识、乃至世界历史大势。他将这些资料存储在多个加密的固态硬盘中。
3. 特殊物资采购:他大量采购了高纯度精盐、白糖、味精、抗生素、止血粉、缝合针线、高品质琉璃器皿、无色玻璃珠、小面额金银(准备熔铸成宋代样式)等。这些东西在古代,或是硬通货,或是能救命的“神物”。
4. 身体与技能训练:他聘请了私人教练,进行格斗、体能和射击训练(在合法靶场)。同时,他更加深入地研习古董修复和金石学,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眼学结合,水平突飞猛进。
在此期间,他也尝试研究那枚存放在体内的战国蜻蜓眼琉璃珠。在现代实验室设备的辅助分析下(他匿名送检了微量碎屑),他发现这颗琉璃珠的成分中含有一些古代中国玻璃罕见的元素,其制造工艺确实带有强烈的西亚乃至地中海风格,印证了其“异域能量”的来源。
更重要的是,他持续练习“物质透视”能力。随着精神力的增长和纯化,透视的范围扩大到了五米,持续时间延长到十五分钟,冷却时间也缩短至四十分钟。他甚至开始尝试控制透视的深度和聚焦,能够像调节显微镜一样,只看自己想看的层面。
一个月后(北宋时间约过去了三个月),一切准备就绪。
林澈站在郊区仓库的中心,看着分门别类、打包整齐的各类物资,心中充满了底气。这一次,他不再是误入时空的迷茫旅人,而是有备而来的探索者。
他换上一身定制的、用料考究但款式低调的宋代文士常服,将必要的小型装备和一部分金银收入特制的内袋。心神沉入体内,那枚代表着北宋汴京的时空坐标,因为与苏轼、沈文等人的“因果羁绊”以及存放在客店的部分物品,变得比以往更加清晰。
“穿越!”
能量涌动,比第一次更加顺畅、快速。眼前的景象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荡漾、模糊,然后骤然清晰。
熟悉的汴京客店房间景象再次出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微尘气息,与他离开时一般无二。但桌面上,却多了一封素笺。
林澈心中一凛,走上前拿起素笺。上面是苏轼那熟悉的、挥洒自如的笔迹:
“林小友台鉴:闻皇城司之事,心甚愧之,乃苏某累及小友。今事已暂平,然蔡府似余怒未消,小友还需谨慎。另,《淳化阁帖》临摹已毕,珍宝奉还。盼小友早归,近日得睹友人所藏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摹本,神采飞扬,心向往之,欲与小友同赏。苏某顿首。”
信的内容让林澈目光一凝。
首先,苏轼的关怀和提醒让他心暖,也证实了皇城司之事背后确有蔡攸的影子。
其次,《淳化阁帖》已经送回,这A级宝物失而复得,是巨大好消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画圣吴道子!虽然只是摹本,但能被苏轼如此推崇,其“历史道韵”和“艺术神韵”绝对非同小可!这很可能是比《淳化阁帖》更具价值的宝物!
机遇再次出现,而且伴随着明确的危险(蔡攸的敌意)。
林澈深吸一口气,将素笺收起。他没有立刻去取回《淳化阁帖》,而是先联系了沈文。
沈文很快赶来,三个月不见,他气色好了许多,衣着也整洁了,显然林澈留下的钱财让他家境改善不少。
“公子,您可回来了!”沈文见到林澈,十分激动,随即压低声音,“您离开这些时日,蔡府的人明里暗里来打听过您好几次。皇城司那边倒是没了动静。另外,苏学士府上派人来问过几次,似乎有要事。”
林澈点头,吩咐道:“沈文,你帮我做两件事。第一,暗中留意蔡攸及其手下人的动向,有任何异常,立刻回报。第二,想办法打听一下,最近汴京城内,关于《八十七神仙卷》摹本的消息,在谁手中,是否可能转让。”
“是,公子!”沈文领命,匆匆而去。
林澈则整理了一下衣冠,带着从现代精心准备的几样小礼物(一方顶级徽墨,一块龙尾歙砚,还有一小瓶用现代工艺提炼的蔷薇露),前往苏府拜访。
他需要亲自向苏轼致谢,更要抓住这次观赏《八十七神仙卷》的机会。
汴京的棋局,在他回归的这一刻,再次落子。而这一次,他手握更多的筹码,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