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轩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继承者编号07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11-06

第一章:裂痕下午四点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慵懒地透过巨大的落地窗,

泼洒在别墅二楼书房光洁的橡木地板上。空气里弥漫着书籍纸张特有的陈旧气味,

混合着窗外飘来的、修剪整齐的草坪的清新。屋子里异常安静,

只有中央空调系统维持着恒温恒湿,发出低沉而持续的嗡鸣,如同这栋豪华住宅平稳的心跳。

林晚——或者说,

此刻顶着“林晚”这个名字和身份的女人——正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架厚重的实木书梯顶端,

指尖在最上层那排蒙着薄尘的精装书脊上缓缓滑过。

她在找一本据说记录了她和周屿恋爱时光的旧相册。这是周屿,

她那完美得如同从言情小说里走出来的丈夫,给她的最新“记忆恢复任务”。

自从三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之后,她的大脑就像一块被强行格式化的硬盘,

留下了大片令人不安的空白。这三年,是周屿,用无尽的耐心和温柔,

一点点帮她“重建”过去,描绘他们相爱的细节,填补那些缺失的碎片。他告诉她,

他们是大学校友,一见钟情,历经波折终成眷属。他给她看照片,讲趣事,

努力唤醒她“沉睡”的记忆。她依赖他,信任他,甚至因为这份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深感愧疚。

指尖触碰到一本异常厚重的书籍,《脑科学与意识研究前沿》。

这本书夹在两本深蓝色封皮的经济学著作之间,显得格格不入。她用力将它抽了出来,

书籍沉甸甸的,封面是冷硬的深灰色,烫银的标题已经有些磨损。相册并不在里面。

她有些失望,正欲将其塞回原处,一张对折的、质感奇特的纸张,却如同被惊动的枯叶,

从书页中飘然滑落,在空中打了个旋,无声地落在她脚边的地毯上。

那纸张不是普通的打印纸,触手光滑而坚韧,带着一点凉意,像是某种高级合成材料。

她弯腰拾起,心头莫名掠过一丝异样。展开的瞬间,顶部的黑色加粗宋体字,

像一把淬冰的匕首,

猝不及防地刺入她的眼帘:身份继承与替代协议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

骤然停跳了一拍,随即失控般疯狂地撞击着胸腔,咚咚作响,

声音大得几乎要淹没周遭的一切。她扶着书梯的扶手,缓缓走下,

瘫坐在旁边那把柔软的阅读椅上,手指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光却死死锁在那几行定义了她存在的文字上:· 甲方:林晚 后面跟着的身份ID号码,

她熟悉得能倒背如流——那是“她”的号码。· 乙方:陈雨晴 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

后面跟着的身份ID前六位地区码,

她记忆中“老家”的编码一致……· 鉴于: 甲方林晚因参与高度机密的“镜像计划”,

导致主体意识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其社会功能与关系的存续具有重大价值;· 协议: 乙方陈雨晴在充分知情?前提下,

法律权益及经严格筛选的部分非核心记忆;· 生效后: 乙方即为唯一且合法的“林晚”,

享有并承担与该身份相关的一切权利与义务,

法律性终止;· 继承期限: 永久;· 特殊条款: 为确保替代过程的平滑与长期稳定,

定期的记忆巩固治疗、行为模式评估及必要的生理指标监控;· 签署日期: 那个日期,

像烧红的烙铁烫在她的视网膜上——正是三年前,她从“车祸”昏迷中苏醒过来的前一周。

· 见证与执行方: 镜像生物科技公司 一个模糊的logo,

像是一只抽象的眼睛阳光依旧暖融融地照在身上,

陈雨晴——她必须开始强迫自己接受这个陌生的名字——却感觉浑身的血液都在瞬间冻结,

无边的寒意从每一个毛孔钻入,四肢冰冷麻木。她不是林晚。她是陈雨晴。

一个被抹去了过去、像物件一样被安排顶替他人生活的……替身。她猛地抬起头,

望向书房墙壁上那面装饰精美的**镜。镜子里映出一张苍白却难掩清丽的脸庞,柳叶眉,

杏仁眼,鼻梁挺秀,嘴唇薄而色泽浅淡。这是林晚的脸,还是她陈雨晴的脸?

如果她是陈雨晴,那她原本长什么样子?是圆脸还是方脸?眼睛是大是小?她从事什么工作?

有什么样的家人和朋友?他们……还记得她吗?还是说,他们也像“陈雨晴”这个身份一样,

被从这个世界上悄无声息地抹去了?一阵强烈的眩晕袭来,她扶住额头,胃里翻江倒海。

“晚晚?”书房门外传来周屿温和悦耳的声音,伴随着沉稳而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我回来了。你在书房吗?”恐慌如同冰冷的藤蔓,瞬间缠绕住她的心脏,扼紧了她的喉咙。

她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弹跳起来,手忙脚乱地将那张重若千钧的协议折成更小的方块,

飞快地塞进家居服裤子口袋里,

又把那本《脑科学与意识研究前沿》胡乱塞回书架原本的位置。刚做完这一切,

书房门就被轻轻推开了。周屿站在门口,逆着走廊的光线,身形挺拔。

他穿着剪裁完美的深灰色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价值不菲的腕表。

嘴角噙着那抹她看了三年、曾以为能融化一切冰雪的温柔笑意,

手里还提着她最喜欢的那家法式甜品店的精致纸袋。“躲在这里用功呢?”他笑着走近,

目光自然地扫过她略显凌乱的发丝和苍白的脸色,眉头微蹙,关切地伸手想探她的额头,

“脸色怎么这么差?是不是又头晕了?我说过很多次了,记忆恢复不能心急,要慢慢来。

”那只骨节分明、干净修长的手,曾经无数次在她“头痛”时为她***太阳穴,

在她做噩梦时轻拍她的后背安抚。此刻,在陈雨晴眼中,

却仿佛带着某种未知的、令人恐惧的意图。她几乎是本能地、幅度极小地后退了半步,

避开了他的触碰。周屿的手停在半空,眼底极快地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情绪——是惊讶?

是不悦?还是……警惕?但那情绪消失得太快,快得让她怀疑是自己的错觉。

他脸上的担忧神色更加浓郁,顺势将手放下,语气依旧温和:“怎么了?真的不舒服?

”“没……没事。”她强迫自己扯动嘴角,挤出一个僵硬的、堪称怪异的笑容,

声音干涩得像是砂纸摩擦,“可能……可能在这里站久了,有点累。”“那快去休息,

晚饭我来做。”周屿仿佛没有察觉她的异常,极其自然地伸出手,揽过她的肩膀,

动作轻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习惯性的掌控力,将她带出了这间充满了秘密的书房。

靠在他坚实温暖的胸膛上,鼻尖萦绕着他身上那股熟悉的、清冽的雪松香水味,

陈雨晴只觉得胃里那股恶心感再次翻涌上来。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那些深夜依偎的暖意,

那些被他耐心引导“回忆”起的甜蜜过往,

那些她以为发自内心的依赖和爱恋……难道全都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幻影?

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演出?他看着她,透过她这张与真正林晚相似的脸,看到的、爱的,

究竟是那个已经“意识损伤”的正主,还是仅仅是一个需要保持稳定的“替代品”?

这个认知像一把钝刀,在她心口反复切割,带来绵长而深刻的痛楚。

第二章:蛛丝马迹接下来的日子,陈雨晴活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窒息的分裂感之中。

白天,她依旧是那个因车祸失忆、需要丈夫呵护的妻子“林晚”。她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回应周屿的温柔,品尝他精心准备的菜肴,

听他讲述公司里的趣事或者规划他们的下一次旅行。每一个微笑,每一次点头,

都耗费着她巨大的心力,像是在万丈悬崖上走钢丝。而到了夜晚,当周屿沉沉睡去或者,

她开始怀疑,他只是装作沉睡,恐惧和探寻的欲望就如同黑暗中滋生的藤蔓,

紧紧缠绕住她。她会悄无声息地起身,像个幽灵一样在这座华丽而冰冷的“牢笼”里游荡,

指尖拂过每一件家具,审视每一件装饰品,试图从这些熟悉的物件中,

找到一丝属于“陈雨晴”的痕迹,或者关于“镜像计划”的线索。

她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周屿。他的工作电脑设有双重密码——指纹和动态口令,她无从下手。

他书房那个上了锁的抽屉,成了她心头最大的疑团。

她尝试在网络上搜索“陈雨晴”这个名字,结合记忆中那个身份证号码的前几位。

结果寥寥无几,只有几条多年前的、无关紧要的校友录信息,

和一张像素很低、几乎看不清面容的集体照。仿佛“陈雨晴”这个人,在某个时间点之后,

就彻底从数字世界里蒸发消失了。搜索“镜像计划”,结果更加扑朔迷离。

只能找到一些发表在科普杂志或边缘论坛上的、语焉不详的文章,

提及意识上传、神经映射、数字人格备份等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的前沿概念,

大多被归为科幻范畴。而真正的林晚,那位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似乎曾崭露头角的学者,

在***息里的痕迹也停留在三年前,只有一条简短的消息说她因健康原因退出学术界,

长期休养。“健康原因”?是协议里那句冰冷的“主体意识不可逆性损伤”吗?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一天下午,周屿在健身房跑步。

陈雨晴借口帮他整理换洗衣物,溜进了他的衣帽间。在挂着他常穿的几套定制西装区域,

她鬼使神差地伸手,探入一件深蓝色西装的内袋。

指尖触碰到一个冰冷坚硬的小物件——那是一把造型简洁的银色小钥匙,上面没有任何标识。

她的心脏猛地一跳。这把钥匙的大小和样式,像极了书房那个上锁抽屉的钥匙!

机会在两天后的一个傍晚降临。周屿刚回家不久,正准备晚餐,他的手机响了。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脸色微微凝重,对陈雨晴做了个抱歉的手势,便拿着手机走进了书房,

并关上了门。透过厚重的实木门板,她隐约能听到他压低的、带着严肃语调的对话声,

似乎实验室出了什么紧急状况。十几分钟后,他匆匆出来,

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歉意:“晚晚,抱歉,实验室有个关键数据出了问题,

我必须立刻过去处理一下。晚饭……”“没关系,你去忙吧,我自己随便吃点就好。

”陈雨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而体贴。周屿深深看了她一眼,

似乎想从她脸上找出什么,最终只是点了点头,快速穿上外套,拿起车钥匙离开了家。

确认他的汽车引擎声远去,消失在社区道路的尽头,陈雨晴立刻行动起来。

她像一只敏捷的猫,溜进书房,反锁了房门,然后掏出那把银色小钥匙,

颤抖着插入了书桌那个一直紧锁的抽屉锁孔。“咔哒”一声轻响,锁开了。

她的呼吸变得急促,缓缓拉开抽屉。

里面并没有她预想中的、更多关于协议或“镜像计划”的纸质文件。抽屉内部很整洁,

只放着几样东西:一个没有任何标签的白色小药瓶,她拿起来摇晃了一下,

面是胶囊碰撞的细碎声响;旁边是一台造型奇特的、大小如同老式MP3播放器的黑色设备,

连接着一对看似柔软、却透着金属冷光的电极贴片;还有一个厚厚的、牛皮纸封面的笔记本。

她的目光首先被那台黑色设备吸引。这就是协议里提到的,用于“记忆巩固治疗”的设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