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轩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星轨归途从设计之巅到铁血荣光

第三章:技术瓶颈,生死考验

发表时间: 2025-11-09
第一卷:寒刃初鸣,沪上孤灯苍狼安保的模拟训练场弥漫着硝烟味,水泥地面布满磨损痕迹,墙角的模拟靶标千疮百孔。

姜楚棠捧着丝绒托盘,里面的“星刃系列”样品泛着冷光——项链吊坠棱角分明,荆棘纹路的TC4钛合金尖端透着锐度,耳环小巧精致,手镯的卡扣隐于纹路间,看似华丽却暗藏杀机。

“测试开始,第一项:水下耐压通信。”

赵峰的声音冷硬,他身着迷彩服,手里拎着防水测试箱,箱内注满清水,模拟五米水深的压力环境(约0.5MPa)。

姜楚棠屏住呼吸,看着技术人员将耳环浸入水中,耳机里传来通信模块的信号反馈:“信号稳定,语音清晰。”

可就在倒计时还剩30秒时,耳机里突然响起滋滋杂音,信号强度条瞬间跌至零。

“不好!

通信中断了!”

技术人员大喊。

赵峰猛地关上测试箱,捞出耳环,外壳上的荆棘纹路缝隙里渗出细小水珠:“密封失效了。”

他将耳环扔在托盘里,眼神锐利如刀,“实战中要是在水下任务,这就是致命失误——目标人物不仅联系不上支援,还会因为模块短路暴露位置。”

姜楚棠的心沉到谷底,指尖抚过耳环的荆棘缝隙。

她之前采用的常规密封胶,在水压作用下被挤开了微小缝隙,而TC4钛合金的硬度虽高,却也让缝隙的填充难度倍增。

“我会改进密封工艺。”

她咬着牙说。

回到工作室,她对着耳环反复拆解,尝试了三种不同的密封材料,都无法在不破坏外观的前提下,承受0.5MPa的水压。

老周摇了摇头:“荆棘纹路的锐角太多,常规密封方式根本行不通,除非放弃这种设计。”

“不行。”

姜楚棠反驳,“荆棘不仅是装饰,还是应急防御的关键,不能改。”

她盯着屏幕上的3D模型,荆棘的每一个尖端都经过力学计算,能在紧急时划破束缚或击碎玻璃,放弃就意味着失去核心防御功能。

深夜的工作室,只有她的电脑屏幕亮着光。

她翻遍了航空航天的密封技术资料,突然看到“金属焊接密封+柔性密封圈”的复合工艺——用激光微焊接将荆棘缝隙的边缘封死,再嵌入超薄硅胶密封圈(厚度仅0.1mm),既能承受高压,又不影响外观。

可这种工艺的误差容忍度极低,焊接温度控制不当,就会损坏内部的通信模块(工作温度范围仅-40℃~85℃)。

“需要高精度激光焊接机,还有能在0.1mm间隙操作的机械手。”

她拨通了陆战霆的电话,语气带着一丝疲惫。

“我己经安排好了,明早九点,技术部加配激光微焊接设备(定位精度±0.001mm)和柔性机械臂。”

陆战霆的声音传来,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心,“别熬太晚,实战需要的是可靠的设计,不是透支身体的蛮干。”

第二天,姜楚棠在技术团队的配合下开始尝试复合密封工艺。

激光焊接的光斑仅0.05mm,她屏住呼吸操控设备,看着荆棘缝隙被精准焊接,再小心翼翼嵌入硅胶密封圈。

反复测试了五次,终于做出了符合要求的样品。

第二次水下测试,耳环在1米深的水中浸泡了15分钟,通信信号始终稳定。

赵峰的脸色缓和了些,接着进行跌落冲击测试——他将项链吊坠从3米高处抛落,落在铺着钢板的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外壳完好,定位信号正常。”

技术人员汇报。

可就在姜楚棠松了口气时,突然发现吊坠的蜂窝结构出现了细微裂纹:“不好!”

裂纹虽小,却足以影响结构强度,要是在实战中遭受撞击,定位模组可能会脱落。

赵峰捡起吊坠,语气严肃:“这就是我不看好你的原因——只追求外观和功能,却忽略了实战的残酷。

在战场上,任何一个小裂纹都可能致命。”

姜楚棠接过吊坠,指尖抚过那道细微的裂纹,心中充满挫败感。

蜂窝结构的轻量化是优势,但抗冲击韧性确实不足。

她坐在工作台前,看着TC4钛合金板材,突然想起陆战霆之前提到的航空航天应用——在蜂窝结构中填充轻质泡沫铝(密度仅0.2~0.4g/cm³),既能提升抗冲击性,又不会显著增加重量。

她立刻调整方案,将泡沫铝填充进蜂窝晶格,再进行整体封装。

三天后,新版样品完成。

这次的跌落测试,吊坠从5米高处落下,不仅外壳完好,内部结构也毫无损伤,定位和通信功能完全正常。

“防御测试,最后一项。”

赵峰拿起手镯,对准一块厚度10mm的钢化玻璃,用力撞击。

荆棘尖端瞬间击碎玻璃,手镯本身没有任何变形,应急信号发射器同步触发,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测试通过。”

技术人员的声音让工作室里的人都松了口气。

姜楚棠看着完好无损的样品,嘴角扬起一抹疲惫却坚定的笑,指尖的伤口(焊接时不小心被激光灼伤)还在隐隐作痛,却让她更加清醒——这些设计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容不得半点马虎。

陆战霆站在门口,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和满是油污的双手,递来一个急救包:“处理一下伤口。”

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一周,任务就要执行,你需要跟我们一起去现场,负责设备调试。”

姜楚棠愣住了,现场意味着要首面危险。

但她看着手中的“星刃系列”,想起那些熬夜修改的方案、反复测试的样品,坚定地点了点头:“好。”

她知道,这场技术与生死的考验,才刚刚拉开真正的序幕。

需要我继续推进下一章“异国潜伏,险象环生”,聚焦宴会潜入的紧张情节和突发危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