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轩书院!手机版

文轩书院 > 其它小说 > 国企职工可以经商办企业吗

国企职工可以经商办企业吗

大卫2025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国企职工可以经商办企业吗》是网络作者“大卫2025”创作的其它小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王皓赵秀详情概述:矿劳资科通知王皓去签《内部退养协议》王皓才刚刚西十五内部退养是企业内部的小政说是为了给年轻人腾岗位、减轻企业负其实谁都清这是矿上效益滑坡到撑不下去的无奈之这些年井下资源日渐枯掘进面越推越矿层却越来越薄;老旧的采煤机经常出故维修零件难更新设备又缺资金;安全生产检查一轮比一轮稍有违规就得停产整产量一减再连带着工资都开始断断续续拖有时甚至要等上两三...

主角:王皓,赵秀兰   更新:2025-11-07 16:23:0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矿劳资科通知王皓去签《内部退养协议》时,王皓才刚刚西十五岁。

内部退养是企业内部的小政策,说是为了给年轻人腾岗位、减轻企业负担,其实谁都清楚,这是矿上效益滑坡到撑不下去的无奈之举。

这些年井下资源日渐枯竭,掘进面越推越深,矿层却越来越薄;老旧的采煤机经常出故障,维修零件难寻,更新设备又缺资金;安全生产检查一轮比一轮严,稍有违规就得停产整顿,产量一减再减,连带着工资都开始断断续续拖欠,有时甚至要等上两三个月才能拿到部分薪酬。

能走的政策路,矿领导几乎都试过了,从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到推行班组承包制,最终还是绕不开“减员”这条道。

王皓在掘进队干了十多年,后来又走上管理岗位,算下来在矿山前后待了二十多年。

十七岁刚到矿上时,他还是个清瘦的小伙子,跟着老师傅下井学掘进,手掌被钢钎磨出血泡,结痂后又磨出新茧,久而久之,那双手硬得比井下的岩层还结实。

井下作业风险高,他曾为了抢运设备被掉落的碎石砸中肩膀,也曾在透水事故中带头抢险,身上留下的七八处伤疤,有深有浅,都是矿山给他的 “勋章”。

也正因为有这十年艰苦工种的经历,按国家政策规定,他本可以在五十五岁时提前五年办理正式退休,没成想如今连内退,都要比常规政策提前五年。

旁人只知道王皓能吃苦、肯担当,却少有人了解他骨子里的韧劲。

刚下井那几年,他见队里的技术人员能看懂复杂的地质图纸,能精准判断岩层结构,心里又羡慕又着急。

从那时起,他便打定主意要“多学本事”。

每天下班后,别人忙着打牌聊天,他却躲在职工宿舍里啃书本,从基础的文化知识补起,一步步报考自学考试。

白天在井下干重活,晚上挑灯夜读,有时累得趴在桌上就能睡着,醒了洗把脸继续学,就这样苦读八年,他不仅拿到了采矿专业的大专文凭,还接着考取了本科证书。

知识改变了他的眼界,也为他的职业生涯铺就了新路。

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井下经验,他从普通掘进工成长为班组长,又因带领班组多次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妥善处理多起安全隐患,被提拔为掘进队党支部书记。

这些年,他始终兢兢业业,队里的职工谁家有困难,他第一时间帮忙;井下遇到技术难题,他带头钻研解决方案;就连矿上组织的技能培训,他都主动担任讲师,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

在大家眼里,王皓是靠实力一步步走上来的 “实干家”,是矿上的中坚力量。

可减员增效的大潮说来就来,比他预想的快得多。

前两个月,矿上开始流传“要裁人”的消息,他还安慰队里的老职工“别慌,真要调整也会有合理安排”,没成想,这次的调整,竟这么快就轮到了自己。

劳资科的办公室挤在办公楼三楼西侧,窗户正对着矿区灰蒙蒙的天,几棵老槐树的枝桠光秃秃的,像伸着的干枯手指。

科长老李是他的老部下,当年王皓任班组长时,老李还是个刚入职的学徒,此刻却红着眼圈,把一份打印好的协议推到他面前:“王书记,上面定的名单里有您…… 您是老党员,又是咱们矿的老功臣,这次得麻烦您带个头。”

协议上的条款写得明明白白:内退期间按基本工资的七成发放,待年满五十岁后,再按政策办理正式退休手续。

王皓的目光在 “提前五年内退” 那行字上停了许久,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纸面,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闷得发慌。

他不是不能理解矿上的难处,可一想到自己还能挑重担,还能为矿上做事,如今却要提前 “退场”,心里总不是滋味。

他没多问,也没抱怨。

拿起笔时,指尖竟有些发颤 —— 过去在工票上、在党建材料上签字,他从来都是干脆利落,可这次,“王皓” 两个字写得格外重,笔画都有些歪扭。

签完字,老李递来一杯热水,声音有些沙哑:“王书记,您要是觉得不合适,我再跟上面说说……”王皓摇摇头,把协议推回一半:“不用了,矿上有难处,我懂。

既然定了,就按规定来。”

他站起身,拍了拍老李的肩膀,像过去每次安排工作时那样,语气平静却带着力量:“后续队里的交接工作,我会尽快做好,放心吧。”

走出劳资科,楼道里静悄悄的,只有他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

下楼时,正好遇到几个年轻的技术人员抱着图纸匆匆上楼,他们笑着跟他打招呼:“王书记,去下井吗?”

王皓愣了一下,随即勉强笑了笑:“今天不去了,你们忙。”

他没去掘进队的办公室,也没去职工宿舍跟兄弟们道别,怕忍不住掉眼泪,也怕听那些惋惜的话。

骑着那辆骑了八年的永久牌自行车,慢悠悠地往家走。

路上遇到相熟的工友,人家笑着问他 “今天怎么这么早下班”,他只能含糊地应着 “有点事”,赶紧错开目光。

风一吹,脸上有些凉,他抬手摸了摸,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竟红了眼眶。

家在矿区家属院,一栋老旧的六层小楼,他住三楼。

打开门,屋里静悄悄的,妻子去菜市场买菜了,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平时热热闹闹的家,此刻空旷得让人心慌。

他把协议随手扔在茶几上,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目光落在墙上的全家福上 —— 照片里的他穿着崭新的工装,胸前别着 “优秀党员” 的徽章,笑容憨厚,妻子挽着他的胳膊,儿子还是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

那时候矿上效益好,他刚被提拔为班组长,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他总想着,再干十年,等儿子毕业工作了,自己就安安稳稳等着退休,陪着妻子种种花、遛遛弯,可现在,一切都打乱了。

茶几上的协议被风吹得翻了个页,“内部退养” 西个黑体字格外醒目。

王皓拿起协议,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七成工资,够不够家里的开销?

儿子的学费、生活费,妻子常年吃药的费用,还有两边老人要赡养,这些像一座座小山,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但他很快挺首了腰板 —— 他不是那种会被困难打垮的人。

从一个普通掘进工到党支部书记,他靠的不是运气,是不服输的劲。

现在虽然内退了,但他才西十五岁,身上的力气还在,脑子里的知识和经验还在,怎么能就这么闲着?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妻子的依靠,是儿子的榜样,就算离开矿山,他也得找到新的出路,证明自己不是 “没用的人”。

窗外的天渐渐暗了下来,楼道里传来妻子开门的声音。

王皓深吸一口气,把协议叠好,塞进了沙发的缝隙里。

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像是要把所有的迷茫和失落都拍掉。

无论前路有多难,他都得走下去,为了这个家,也为了自己在矿山坚守了二十多年的初心。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