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轩书院!手机版

文轩书院 > > 雾锁归途 念断山喝(沈砚苏晚)完结小说_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雾锁归途 念断山喝沈砚苏晚

雾锁归途 念断山喝(沈砚苏晚)完结小说_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雾锁归途 念断山喝沈砚苏晚

爱吃翡翠太阳的大辉 著

言情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爱吃翡翠太阳的大辉”的现代言情,《雾锁归途 念断山喝》作品已完结,主人公:沈砚苏晚,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男女重点人物分别是苏晚,沈砚的小说《雾锁归途 念断山喝》,由实力作家“爱吃翡翠太阳的大辉”创作,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本站无广告干扰,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7569字,14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1-05 02:58:08。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雾锁归途 念断山喝

主角:沈砚,苏晚   更新:2025-11-05 12:07:2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卷 蓉城初遇,雨雾生缘约12万字

第一章 青竹里的泥尘与星光约2万字

2021年深秋,成都的雨像扯不断的丝线,缠缠绵绵下了半个月。岷江的湿气顺着街巷漫进“青竹里”青旅,把老木头的纹路泡得发胀,空气里混着樟香、潮湿的布料味,还有公共厨房飘来的淡淡米香。

我背着磨破肩带的帆布包站在前台时,手指几乎要把身份证攥出水来。兜里的八千块钱,是我在深圳福田工地上扛了整整半年钢筋的血汗钱——每天天不亮上工,扛着二十公斤的钢筋在脚手架上穿梭,中午啃两个冷馒头,晚上躺在拥挤的工棚里,听着工友们的鼾声和远处工地的机械声入睡。肩膀被钢筋磨出的茧子硬得像壳,指甲缝里的水泥灰嵌了半年,怎么洗都洗不干净。

这次辞工,是因为工头卷走了我们三个月的工资,同村的老周为了讨薪被打得住院,我看着医院走廊里老周家人哭红的眼睛,突然觉得这日子熬不出头。揣着仅剩的积蓄,我只想找个便宜的地方躲躲,却没想过会在青旅的前台,撞见那样一束光。

“老板,女寝还有靠窗的床位吗?”

姑娘的声音软乎乎的,带着江南口音的尾调,像春风吹过桃源的桃花林。我下意识抬头,撞进一双亮得像盛了溪水的眼睛里。她穿一件浅杏色真丝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细白的手腕,腕上戴着一条细细的银链,链尾坠着一颗小小的珍珠。牛仔裤是我在工地旁精品店见过的牌子,标价三百二十块,抵我三天的工钱。最扎眼的是她肩上的相机包,黑沉沉的,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徕卡Q2,官网价四万八,够我不吃不喝干一年。

她蹲在前台登记本前,笔尖悬在纸上,眉头轻轻皱着,像是在纠结什么。阳光透过青旅老旧的木窗,落在她的发顶,泛着一层柔和的金光,连她微微翘起的发梢都透着精致。

“三楼302,靠院子,能看到绿萝架。”老板头也没抬地递来一把钥匙,又转向我,“二楼男寝只剩靠巷的104,要不要?”

“要。”我低声应着,伸手去接钥匙时,胳膊不小心撞到了她的相机包,“咚”的一声闷响。

“对不起!”我慌忙道歉,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生怕把那昂贵的相机碰坏。

她回头冲我笑了笑,眼角陷出一个浅浅的梨涡,像桃源春天刚开的桃花:“没事呀,我没拿稳。”她站起身,把登记本推给老板,转身看向我,“我叫苏晚,桃源人,来拍古建筑参展的。你呢?”

“沈砚。”我报上名字,声音有点发紧,不敢多看她——她像从画里走出来的,浑身都透着我触不可及的优渥,而我穿着洗得发皱的格子衬衫,裤脚沾着没清理干净的泥点,连头发都因为连日赶路显得油腻。

青旅是老式的两层小楼,木质楼梯踩上去“吱呀”作响,每一步都像踩在我的心上。我住二楼104,她住三楼302,楼梯拐角处擦肩而过时,她身上淡淡的栀子花香混着墨水味,飘进我的鼻腔,让我想起小时候老家院子里的栀子花,干净又清甜。

我的床位靠巷,窗户推开就是车水马龙的街道,晚上吵得睡不着,但胜在便宜。收拾好行李,我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是两个冷馒头和一包咸菜——这是我接下来几天的口粮。刚啃了一口馒头,门外传来脚步声,苏晚抱着相机包站在男寝门口,探头往里看:“沈砚,你知道附近哪里有修相机的吗?我的镜头盖卡住了。”

她的声音带着点焦急,指尖轻轻戳着相机包,像个犯了错的孩子。我放下馒头,擦了擦手:“我看看?”

以前在成都一家酒店做礼宾时,跟着维修部的师傅学过点小技巧,对付这种小问题还算有经验。我接过相机,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机身,心里有点发怵,怕给她弄坏了。指尖沾了点唾沫师傅教的小窍门,增加摩擦力,轻轻捏住镜头盖,稍微用力一拧,“咔哒”一声就开了。

“太谢谢你了!”她眼睛一亮,像发现了新大陆,递来一瓶矿泉水,“这个给你,我妈让我带的,太多了喝不完。”

矿泉水是进口的,瓶身印着外文,我在酒店给住客拿过无数次,自己却从没舍得买过。我摆摆手:“不用,我有水。”

“拿着吧,不然我心里过意不去。”她硬是塞到我手里,转身跑上了楼梯,发梢在空中划出一道浅浅的弧线。

我握着那瓶冰凉的矿泉水,回到床位坐下,馒头突然就没了味道。窗外的雨还在下,打在玻璃上噼啪作响,我看着矿泉水瓶上的外文,心里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我和苏晚,从来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她是星光,而我是泥尘。

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制造偶遇”。我发现她每天早上七点准时下楼,去公共厨房煮进口燕麦,配着鲜牛奶和蓝莓;中午要么吃自己带的三明治,要么去附近的清淡餐馆吃蹄花汤她胃不好,吃不了辣;下午背着相机去拍古建筑,武侯祠、锦里、杜甫草堂、宽窄巷子,都是她常去的地方。

我开始提前做功课,每天晚上在手机上查好第二天的天气、古建筑的最佳拍摄机位、避辣的餐馆地址,写在纸条上,早上趁她去厨房的功夫,悄悄塞进她的相机包侧袋。我还记住了她爱喝无糖芋泥奶茶,每天早上提前十分钟去巷口的奶茶店排队,买一杯放在她的座位上,然后假装自己刚起床,去公共厨房热馒头。

她很快就发现了。第三天晚上,她在青旅的院子里拦住我,手里捏着几张纸条,笑着说:“沈砚,这些都是你放的吧?”

院子里的绿萝架爬满了藤蔓,路灯的光透过叶子洒下来,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我脸一红,挠了挠头:“嗯,看你每天跑东跑西的,怕你找不到路,也怕你吃到辣的不舒服。”

“谢谢你,你真细心。”她把纸条放进相机包,从包里掏出两包进口养胃饼干,“这个给你,我妈让我带了好多,你胃也不好吧?总吃冷馒头不行。”

我接过饼干,包装上印着密密麻麻的外文,摸起来很精致。“你怎么知道我胃不好?”

“看你总皱着眉按肚子,而且吃冷馒头的时候,表情很痛苦。”她眨了眨眼,“我以前在国外留学时,也因为饮食不规律得过胃炎,这个饼干挺养胃的。”

我们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聊了很久。她跟我说,她今年二十四岁,在英国学的艺术设计,这次回国是想拍一组“中国古建之美”的照片,参加国际摄影展;说她爸妈在桃源开了家建材公司,家境不算顶级,但从小到大从没缺过钱,可她不想靠家里,想自己闯闯,证明自己的能力;说她最喜欢桃源的春天,沅江两岸的桃花漫山遍野,奶奶会煮擂茶,咸香醇厚,能暖透心窝。

我也跟她说了我的事。初中毕业就辍学,跟着同村人去广东打工,在电子厂流水线焊了两年元件,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手指被焊锡烫得全是疤,一个月工资才三千块;后来去杭州的餐馆端盘子,被客人刁难,泼了一身菜汤,还被老板骂“没眼力见”;再后来去深圳工地扛钢筋,每天累得倒头就睡,可工资还经常被拖欠;去年在成都一家五星级酒店做礼宾,听尽了客人的冷言冷语,因为没帮客人订到难抢的餐厅,被骂“没文化的乡巴佬”,忍无可忍才辞了工。

她静静地听着,没有一丝嫌弃,反而眼神发亮:“沈砚,你真的很厉害,靠自己走到现在,比很多啃老族强多了。”

那晚的雨停了,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洒在青旅的院子里。竹椅上的我们,一个来自底层泥潭,一个来自云端之上,却在成都的秋夜里,第一次有了灵魂的碰撞。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